英语原著的题材和内容多种多样,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九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只有教师选取了最适合的资源,才能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 符合九年级学生这个特定年龄段的理解能力与欣赏能力。英语原著的选择不宜过难。故事结构要简单,情感要分明,对于一些文化意识强的英语原著,要考虑学生能否理解该文化。可选择有趣味性的,由多个句群组成的,可以根据图片、上下文和语境猜测生词并有一定理念和文化因素的英语原著。
2. 英语原著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能激起学生阅读英语的强烈欲望和兴趣。英文英语原著最好选择学生熟悉的或者贴近其生活经验的故事。英语原著可以是童话、寓言,也可以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些趣事。比如著名儿童文学短片小说The Little Prince,讲述了一位来自外星的小王子的探险故事,不仅是一部给孩子看的童话,更充满了对于人生哲理的感悟。
3. 选择能起到文化传承,启迪智慧的良好作用的英语原著。
三
英语原著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及其课例分析
(一)英语原著阅读教学中的大体策略
1. 首先,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整体掌握语篇和渗透一些阅读策略为主,不要过分强调词法、句法的教学;
2. 其次,教师对英语原著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图画与文字的有效利用,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感知、探索、搜寻和组接;
3. 另外,在英语原著阅读教学中要善于连缀、填充故事,更要发现故事、创造故事,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对英语原著故事进行续写。
(二)英语原著阅读教学课例分析
本堂课的文本材料选自美国女作家Frances Hodgson Burnett的经典儿童小说The Secret Garden中的第三章。这篇文章是第三章节Across the Moor的开头部分。女主人公Mary在父母突然病逝后被送往远在英国的叔叔家寄养,Mary坐火车来到英国约克郡,在到达叔叔的庄园前必须途径Missel荒原。尽管文章题目是“Across the Moor”,但节选部分却是Mary下火车后到真正踏上荒原的这段故事。
1. 预热——激活背景知识。Carrell和Eisterhold (1983) 指出,如果读者的背景知识未被激活,会导致阅读理解的失败。所以在作品阅读之前,了解背景知识是最好的方式。背景知识包括学生原有的知识、标题、作者、插图、章节小标题等。这节课直接以作者的生平介绍导入,引出经典小说The Secret Garden的介绍,简洁明了。同时,也让学生初步了解本文故事背景,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开头Mary的一些举动和态度。对作者、作品及背景相关信息的学习也是原著阅读课的特点,符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目标。
2. 快读——了解故情节。在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以后,学生进入阅读文本阶段,先快速浏览作品,大致了解故事情节。教师可以抛出与故事情节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形成故事的框架。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在阅读过程中,关注关键词,通过上下文猜测阻碍阅读的生词,通过skimming得到文章大意,通过scanning获取细节。
在这堂课中,设置如下几步:引导学生通过运用skimming的阅读技巧快速阅读课文,归纳课文大意,锻炼学生语篇信息快速定位的能力。同时对Mary’s uncertain future 有个初步认识。引导学生运用scanning的阅读技巧,通过所给提示厘清文章结构(关注关键词leaving),找出故事明线(时间线)。同时布置思考题,为后文Mary情感态度变化这条暗线的处理做好铺垫。这也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目标。
3. 细读——体会字里行间。故事中富有悬念的情节、生动的对话描写、各具特色的人物都是学生阅读兴趣的源泉。通过细读环节,学生能清楚地了解故事细节,体会人物性格。
在本堂课中,也设置了careful reading环节,除了厘清本段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关系外,也让学生赏析和学习如何恰当地运用动词和形容词来传神地展现人物特征,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为之后的片段续写做好语言铺垫。也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目标。于此同时,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环境描写进行赏析,尤其是天气描写。如: She herself fell asleep once more in the corner of the carriage, lulled by the splashing of the rain against the windows. 提问为什么文中多次提到Mary总是坐在角落里,分析Mary的心理(lonely and upset),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达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目标。
除此之外,本堂课还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形式来回顾归纳文中关于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优美表达,尤其是运用得当的动词和形容词,为接下来的片段续写做好语言回顾和铺垫。通过归纳复现语言知识来内化学生的语言学习,这符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目标。
4. 分角色朗读——浅层输出。优美语音语调的形成也是原著阅读教学的重要“产品”在本堂课中,也有很多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优美表达,如何用优美的语音语调读出这些表达方式的美至关重要。所以分析完这些句子以后,可以让学生用动人的语音语调再次欣赏这些优美的句子。
5. 分析与分享——理解性输出每部原著都有自己的主题,鲜明的人物,清晰的结构。作者用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在原著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原著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领着学生了解原著作品故事情节外,对作者独特的思维和见解的分析也是不可缺少的。学生在读完文本后,可以与老师、同伴一起分析作品里人物特征,作者写作风格,作者想通过作品传达的哲理,甚至对作品进行评价。
本堂课中,学生读完本文后,会发现尽管文章题目是Across the Moor(穿越荒原),但事实上到文章结尾描述的仍是踏上荒原前的情景,马车还未驶上荒原,这就给了我们无尽的想象:让Mary心心念念、如此好奇的荒原究竟是什么样子呢?那意味着后文必然会有关于荒原场景的描写,以及Mary看到荒原的感受,这就给接下来的场景续写任务做了很好的铺垫。通过提问学生 “Can you predict what kind of scene will be described in the following story? ”引导学生对场景进行预测,很好地梳理整合了整个故事情节,让这个片段故事有了“前情”的同时也有了“后续”,更让这片段文本不再呈现浓浓的割裂感。这也是原著小说阅读区别于其他普通文本阅读的一个方面,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
结语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吸引学生阅读学习注意力,增强他们主动阅读的激情和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潜能。英语原著仿佛带大家走进了一个不同的国家,一个不同的文化,一个不同的生活。英语原著的内容覆盖广,涉及主题多,例如人与人的关系、生存与死亡等等,原著作者往往运用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传达这些主题思想。大量的英文原版阅读是能快速地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通过大量的阅读,使学生在快速掌握规范英文的同时,也能提高词汇量,丰富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阅读英文原著对英语学习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要真正提高外语水平,阅读原版小说是必经之路。当然,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坚持阅读,才能不断进步。
来源 | 摘自《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20年第3期
明师俱乐部进行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明师投稿箱
欢迎您把自己的英语教学经验方法、优质教学设计案例、教育心得等和大家分享,可成为明师国际教育研究院的签约作者,更有机会被收录到《明师说》系列正式出版,与40万英语教师共同进步,快来投稿把!
投稿邮箱:mingshiclub2015@163.com,邮件命名为“投稿+作者姓名+手机号”
教学资源、精彩活动、趣味互动
福利折扣、在线咨询
请不要重复添加明老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