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伊朗。2025年4月,美军在位于迪戈加西亚的军事基地部署了24架战略轰炸机,并瞄准德黑兰发射了112枚导弹,战争的阴霾笼罩着波斯湾。然而,这一切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的虚张声势。美军深知,伊朗地形复杂,山脉纵横,机械化部队根本无法顺利展开作战。此外,霍尔木兹海峡附近布满了伊朗的反舰导弹,稍有不慎,就可能切断全球20%的石油运输通道。最令美国头疼的是,伊朗的“代理人战术”已经在中东蔓延,胡塞武装在红海扰乱航运,真主党威胁以色列北部。如果美军开战,将可能陷入一场“打伊朗一个,遭十方围攻”的泥潭。
接着是叙利亚。美军在叙利亚的空袭,几乎从不碰触叙利亚政府军的核心区域。俄军在赫梅米姆基地部署的S-400防空系统,犹如悬挂在美军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再加上驻叙俄军明确表示“遇袭即反击”,使得美军的每一次军事行动都必须三思而行。记得有一次,俄军战机低空飞越美军车队,凭借着无敌的技术和勇气,迫使美军的M1A2坦克兵员惊慌失措,连忙将自己蜷缩在装甲内,无法自保。
阿塞拜疆虽是一个面积不到9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却拥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扼守着欧亚大陆的要冲。它的北邻是俄罗斯,南界是伊朗。如果美军在阿塞拜疆动武,无异于同时向两大强国宣战。2016年,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的纳卡冲突中,俄军维和部队以惊人的速度在三小时内控制住了关键冲突点,充分显示了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的强大影响力,阿塞拜疆无疑是这个地区的战略主导者。
最后是巴基斯坦。冷战时期,美军曾利用巴基斯坦与印度之间的矛盾进行战略博弈,但如今,美国对这个“世界最危险走廊”的国家有着几分忌惮。巴基斯坦不仅掌握着世界上最重要的地理通道之一——开伯尔山口,还具备了强大的核反击能力。2001年,印度百万大军向巴基斯坦边境压境时,巴基斯坦军方公开演练了战术核武器的使用,迫使美军第七舰队紧急出动进行调停。更让美方感到棘手的是,中巴之间建立了深厚的“铁杆友谊”:中国军舰停泊在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而中巴经济走廊内的反舰导弹,更是构成了一道不可忽视的安全屏障。如果美军冒然介入,极有可能引发类似于“古巴导弹危机”的亚洲版危机。
从这些例子来看,美军所谓的“敢与任何国家开战”其实不过是一种以资源、利益为基础的言辞策略——他们倾向于挑选那些资源丰富、军力薄弱的国家下手,通过军火交易吸血式的战争获利。而一旦面对像俄罗斯、伊朗、叙利亚、阿塞拜疆和巴基斯坦这些具有强大军事能力、敢于反击的国家时,美军的强硬姿态往往会在面对毁灭性代价时迅速收敛。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